其中进步最为明显的就是隆基股份,2019年组件出货量8.4GW,排名第五,在2020年高达223.98%的增长后,其组件出货量(含自用)已经达到了24.53GW,成为首个年度组件出货量超过20GW的光伏企业,同时也以较大优势超越晶科能源,拿下了年度组件出货量冠军。
创新守护安全:独家利器作为支架安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华鼎新能源一直把安全作为产品的核心理念,并且把支架安全视为整个电站结构安全的重中之重。当组件在风力作用下往复运动的频率与支架固有频率相同时,便产生了共振,进而发生结构振动失稳,最终导致跟踪支架毁坏。
朱修锋表示,近几年,随着技术与算法的持续迭代升级,跟踪支架的发电量增益幅度逐渐提升,成本也将持续降低。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和数据测试,华鼎新能源在现有跟踪支架的结构、驱动、控制三大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动装置,通过制动器实现刚性与柔性的实时切换,在跟踪支架非跟踪时段,可以像固定支架一样,具有更高的固有频率,产生更大的抗风能力。据了解,华鼎制动器和驱动器两个产品均具有一个产品发明专利和一个应用此类产品的光伏电站踪踪系统发明专利,双重专利保护设置,形成了其独家跟踪利器。所以,提高支架的固有频率意味着更大的抗风能力,这也对跟踪支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安全领航,制胜未来,由此可见,华鼎安圣特跟踪制动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保证光伏跟踪器的安全。
可以说,华鼎新能源此次发布的华鼎安圣特跟踪制动器实现了光伏跟踪器的主动安全,为光伏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双重安全保障。更安全:在支架跟踪运行时,制动器自由随动伸缩。加快页岩油气、致密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
瞄准找油找气战略重点,推动接续实施油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完善法律规划和标准体系。落实《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能源标准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能源行业标准公开,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印发实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分领域能源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有序实施。健全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相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陕北~湖北、雅中~江西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快建设白鹤滩~江苏、闽粤联网等重点工程,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电力、天然气等供需走势分析研判,针对可能出现时段性、区域性供需矛盾较突出的地区,从资源供应、基础设施布局、需求侧管理等方面,提前谋划应对举措。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制定差异化目标,重点支持脱贫地区,补齐农村电网短板。五、统筹能源与生态和谐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责任,统筹推进能源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断推动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0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确保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不减,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推动东部老油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探索北斗系统、5G、区块链等新技术新装备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提升省间电力互济能力。
提升城镇电网智能化水平。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编制黄河流域能源转型规划、新疆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
进一步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和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落地。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保障预案,确保重要用户、重大活动电力保障万无一失。
二、主要目标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如下:能源结构。国家能源局2021年4月19日。九、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坚持互利共赢,依托我国强大市场优势,深化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督促落实属地责任,制定关停整合方案,按照关停拆除、升级改造、应急备用等方式,对重点地区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落后燃煤小热电完成关停整合。因地制宜做好煤电布局和结构优化,稳妥有序推动输电通道配套煤电项目建设投产,从严控制东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新增煤电装机规模,适度合理布局支撑性煤电。研究促进火电灵活性改造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加快推动对30万千瓦级和部分6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提升至4100小时左右。
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左右,石油产量1.96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025亿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11亿千瓦左右。建立落实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能源短板技术装备攻关,加快核电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
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煤矸石排放、林地占用、土地复垦等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依法依规组织生产。推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等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园区协同发展。
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落实,复制推广条件成熟的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建立健全清洁取暖政策体系,确保取暖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持续优化煤电布局和装机结构。
健全完善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积极推广就地就近消纳的新模式新应用。落实《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在全国推广三零三省服务。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政策推动作用。积极推进新能源隔墙售电就近交易。
六、加强能源创新能力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能源 卡脖子技术装备和核心部件攻关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自立自强的能源科技体系。健全完善能源形势分析和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会商机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各种风险挑战,提高能源宏观调控能力。
统筹谋划煤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落实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规范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管理,优化煤矿项目环评管理,根据环评批复要求实现绿色开发。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着力加强能效管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实施电能替代,大力推进以电代煤和以电代油,有序推进以电代气,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应用。有序放开电网企业设计、施工等竞争性业务。
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支持传统领域节能改造升级,推进节能标准制修订,推动重点领域和新基建领域能效提升。开展氢能产业试点示范,探索多种技术发展路线和应用路径。
推进电网、油气管网等自然垄断环节监管机制改革,加大规划落实、公平开放、运行调度、价格成本、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提升煤炭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库存水平。
因地制宜推进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利用。进一步提升能源储运能力。